正當「風神」可能成為今年首個侵台颱風之際,社會目光全放在「它會不會還是個颱風」上面,當它受呂宋島地形破壞減弱為輕颱時,電視新聞標題居然用「好消息」形容,令筆者不得不為國人看待颱風的態度捏一把冷汗!
台灣發生過的水災當中,至今猶讓大家印象深刻的其中之一,就是民國四十八年的「八七水災」。由文獻記載得知,這場水災只是個小小的熱帶性低氣壓登陸西部所造成的,因此我們千萬不能忽視熱帶性低氣壓帶來的影響。熱帶低壓和颱風最大的差異只在於風力結構,在某些西方國家,甚至把我們眼中的熱帶低壓稱為「颶風」,雖然它的風速不如颱風,但是所挾帶的水汽卻是不容小覷!
筆者是一個氣象迷,這次的「風神」當它還是一般低壓時,就已經注意到它了,由於它穿越菲律賓的南部群島地形,當時受破壞不大,平均風速甚至一度還增強到每秒三十八公尺,只因後來偏北切過呂宋島才減弱為輕度;進入南海後,觀察到它比較厚實的高層雲系,移到中心的南邊,高低層分離將不利它的發展。然而,所謂輕度、中度、強烈(以往甚至有超級強烈),只是用來區分風力等級,不代表風力愈小就可以掉以輕心。須知颱風為台灣帶來的災害,往往是雨大於風,台語說「掃到颱風尾」,就是颱風北上離去後帶來的西南氣流,颱風尾豪雨災害,有時候比颱風本身更厲害!
即使「風神」未來減弱為熱帶低壓,氣象局也有「熱帶低壓特報」,縱使字眼不如警報般強烈,仍需請媒體報導颱風相關消息時,強調豪雨的重要性,不能因為「不是颱風」就掉以輕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