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8日 星期三

沙漠提供太陽能發電 可供應全非洲甚至歐洲

2008/06/06
【中央社】

     今天在奈洛比舉行的一項綠色能源會議聽取的報告說,非洲沙漠的太陽能發電可供應目前無電力供應的全部六億人使用,甚至電力可出口至歐洲。
 「泛地中海回收能源公司」計劃經理克尼斯在一項非洲九國會議上說,沙漠的熾熱太陽可提供的能源相當於每平方公尺一點五桶原油。
 克尼斯在二十位國會議員在肯亞舉行會議之前告訴記者說:「能源的最大來源是太陽輻射,而接收太陽輻射的最佳地點是沙漠。」
 他解釋說:「沙漠每年獲得的能源比全人類使用的能源多七百倍。這好像是,每年有一層二十五公分(十吋)厚的石油落入沙漠。」
 這項九國國會議員會議,目的在討論讓窮人取得能源,與會的國家包括蒲隆地、吉布地、衣索比亞、肯亞、馬達加斯加、盧安達、坦尚尼亞、烏干達和塞席爾。
 這項「電子議會」會議的創辦人鄧樂普說:「東非窮人極需獲得電力供應。」
 鄧樂普解釋說,和開採化石燃料與加工相比較,提供太陽能所需的技術,簡單且乾淨。
 他說:「結合鏡片與管線,集中太陽的熱氣,燒開熱水並推動老舊的蒸汽渦輪。你只需要建造鏡片與管線,你的成本就是這些。剩下的就交給上帝了。」
 他又說,在太陽能產業擴充的情況下,尤其是歐洲,成本正穩定下降,而「油價則漲翻天」。
 克尼斯說:「現在,回收能源被認為是化石燃料的補充能源。我們必須研究讓化石燃料成為回收能源的補充能源。」

2008年6月15日 星期日

蒙古沙塵暴及暴風雪造成46死 舉國哀悼

 2008.05.30  中廣新聞╱謝佐人

    蒙古這幾天慘遭沙塵暴及暴風雪重創,已經造成46人死亡,其中大多是牧民,蒙古國會召開緊急會議,並且宣布,明天(31號)全國哀悼。

    蒙古中西部七個省份連日遭暴雪侵襲,造成數十人凍死,大量羊群走失。東部及西部戈壁從26號開始,也遭特大沙塵暴席捲,部分地區能見度降到只有十公尺,造成多人傷亡及重大財務損失。

    有關當局已經出動人員全力搜救,但氣象預報警告,今後兩天,沙塵暴持續,勢必影響搜救行動。

又現大裂縫 北極冰棚解體中

中國時報 2008.05.25  黃文正╱綜合報導

     北極冰棚又出現了裂縫!加拿大軍方的隨軍科學家,在針對加拿大極北地區巨大冰棚狀況進行評估時,發現了新的大規模裂縫,顯示冰棚正在解體中。

     科學家在區內最大的沃德.亨特冰棚(Ward Hunt Ice Shelf)上,發現許多新的裂縫,最長達16公里。這些巨大冰塊的命運,被視為氣候變遷的一大重要指標。

     參與探險的安大略省特倫特大學的穆勒博士向英國廣播公司(BBC)表示:「這些新裂縫讓我感到驚訝。這意味冰棚正在解體中,目前它們像拼圖一樣被釘在一起,但也可能會漂流走。」

     另一位參與探險的科學家、渥太華大學柯普蘭博士說,新的裂縫跟北極圈的變化模式吻合。

     他說:「從冰川的後退,到海上浮冰的融化,我們見證了非常戲劇性的變化。去年比以往少了23%(海上浮冰),而目前在冰棚上發生的事,正是全貌的一部分。」

     當冰棚崩裂後,它們會從陸地漂向海洋成為「冰島」,從而改變整個海岸線的地貌。

     去年穆勒博士和柯普蘭博士對埃利斯冰島進行首次探險,它的面積原本跟紐約曼哈頓島差不多,但現在這個島已斷裂成兩大塊,目前位置都在距離原來地點的南方640公里處。

研究:更多加州人死因與空氣污染有關

2008.05.23  中央社

     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今天公佈的研究顯示,每年有多達兩萬四千名加州人的死因與長期暴露在微塵污染的環境有關,這個數字是早前估計約八千兩百人的三倍。

     這一新出爐的統計數字是根據一項在全美範圍以及加州境內所做的五年追蹤調查而得出的,參與調查的機構有美國癌症協會與南加州大學等。

     調查發現,居住在加州的人,由於長期暴露於所謂的「微粒塵埃污染原」中,並且不斷的吸入體內,其所造成對健康的實際危害,要比原先所想像的高出百分之七十。

     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首席研究員柯若斯說,民眾暴露於帶有微塵的環境中,即使微塵密度只是比平常標準值高出一些些,也會導致心臟病、中風及其他重病的發病機率上升。

     令人感到悲哀的是,居住在加州的人因為長期暴露在比平常標準值要高的微塵污染環境中,平均壽命較其他地方的人縮短。

     至於加州空氣品質較差,也就是空氣中微塵量較高的原因,與工業污染和行駛高速公路的車輛排放大量的廢氣等都有關連。

印度沙塵暴肆虐 北方省二十一人喪生

 2008.05.15  中央社

     印度北部地區今天中午發生特大沙塵暴,主要來自「沙漠之邦」拉吉斯坦省的沙塵,突然間撲天蓋地而來,首都新德里陷入一片昏天暗地,交通嚴重受阻,歷時近兩個小時,據說若干行人道樹倒塌。傍晚警方則表示,沙塵暴造成鄰近的北方省二十一人喪生。

     印度氣象局局長班恩傍晚表示,印度北部在夏天發生沙塵暴是正常現象,但今天的規模特大,狂風大作。據氣象局記錄德里地區風勢,沙塵暴風速平均每小時約一百四十公里,在市區則降為每小時八十一公里。

     另據警方在北方省首府勒克瑙表示,在同一時間,伴隨沙塵暴發生的豪雨、閃電,在居民人口一億六千萬人的北方省若干地區,造成房屋、樹木及電桿倒塌,部份地區並停電至傍晚,全境共有二十一人喪生和四十人受傷。

2008年6月13日 星期五

強烈颶風 今年恐達五個

國家海洋暨大氣管理局(NOAA)22日表示,今年大西洋颶風季將較往年活躍,預測有12至16個命名暴風,其中六至九個可能形成颶風。這是NOAA首次提供颶風發生機率的數據。

颶風季自6月1日開始,NOAA預測,可能形成的颶風中,有兩至五個是三級或每小時風速達110哩以上的強烈颶風。

NOAA首席預報員貝爾(Gerry Bell)表示,「這些預測有其不確定性」,準確度只有60%至70%。過去的預測有時相當準確,有時卻差之千里;2005年預測會有12至15個命名暴風,結果該季卻創下紀錄,出現多達28個。

氣象人員強調,不論預測如何,民眾都應隨時做好防範,因為不活躍的颶風季也會釀成災難,而且無法預估特定暴風會在何時、何地形成及是否會侵襲陸地。

【2008/05/23 世界日報】

旱季未到 印尼蘇門答臘島已出現大量火點

雖然六月才正式進入旱季,印尼蘇門答臘島和加里曼丹島上近日已開始出現大量山林燃燒火點,相關單位官員被指未及時做好預防火點出現;在西加里曼丹省首府坤甸,林火產生的煙霧開始影響到附近蘇巴迪奧機場班機起降作業。

據衛星攝影顯示,蘇門答臘島廖內省火點數量急速增加,從上週五的三十七點增至昨天的一百八十一點。

氣象局官員瓦利指出,其中以下羅干縣和上羅干縣最多,各有三十九點和三十一點,其餘的分佈在朋加麗、甘巴爾、西阿克和關丹辛基等縣區。首府北干峇魯多天來也被煙霧所籠罩;整個蘇門答臘島發現的火點已從一百三十七點增至三百七十一點。

此外,南蘇門答臘省林火管理處官員梭利興說,該省近日發現的火點大量增加,已從四月份的三十二點增至五月間的一百一十六點,分佈在至少七個縣份。

他說,六月進入旱季後,由於火耕引起的火點將會增多,至今未發現這些火點是由於泥媒地著火燃燒所引起。據估計,如果未來聖嬰現象持續的話,旱季時間將延長,火點燃燒時間也將更久。

對於廖內省等地火點在旱季來臨前大量出現一事,該省天然資源保護局長西迪克指出,其他相關單位官員沒有積極去進行防止及克服工作,其實廖內省出現的火點每天都在增加,目前應該進入一級戒備狀態。他說,該局只負責監督及克服保護林地出現的問題,其他相關官員不應袖手旁觀。

另一方面,西加里曼丹省發生的山林大火近日在蔓延中,衛星攝影顯示,火點已增至二十八個,分佈在三發縣和孟加影縣,坤甸附近也發現多個火點,該省林火消防局指出火源是農民火耕所引起。

坤甸蘇巴迪奧機場主任佐科對雅加達一家私立電台說,由於煙霧瀰漫,該機場昨天上午能見度只有三百公尺左右,導致多個班機起降時間延誤。

【2008/05/19 中央社】

60年大旱 西班牙運水解渴

 

西班牙最近經歷數十年來最嚴重乾旱,東北部地中海濱的加泰隆尼亞自治區更遭逢60年來最缺水的春天。當地首府巴塞隆納13日雖緊急自鄰近地區以海運輸入飲用水,對紓解旱象仍然只是杯水車薪。

船隻當天從鄰近城市塔拉哥納運來約2300萬公升飲用水,未來還會從西班牙南部阿美里亞省海水淡化廠與法國馬賽運水過來。預計今年夏天總共會有66個船次將水運抵巴塞隆納,每月成本高達2100萬歐元(約台幣10億元)。不過些水只能滿足加泰隆尼亞自治區6%的用水需求,將來還得透過鐵路從西班牙其他地方買水。

倫敦泰晤士報說,西班牙各處降雨情況差異極大,巴塞隆納當地一座水庫乾涸見底,1962年開始蓄水淹沒的一處村落遺跡重新浮現,然而西班牙北部巴斯克自治區的水庫水量卻多到必須洩洪。

巴塞隆納市府已關閉許多噴泉,並禁止居民把水浪費在洗車澆花等非必要用途。儘管氣象預告說本周會下雨,但農人還是害怕乾旱摧毀作物,旅館業者則擔憂到了夏天旅遊旺季旱象若不解除,損失必定慘重。

為紓解飲用水不足問題,加泰隆尼亞自治政府計畫改變厄波羅河的河口位置,卻激怒了部分民眾,引爆了西班牙媒體所謂的「搶水戰爭」。

商業團體說,政府從外地運水進來,傷害了加泰隆尼亞自治區在海外的形象,卻不能解決旱象,是「徹底失敗」。旱象影響的民眾多達數百萬,但13日當天運來的全部水量,僅能供18萬人使用一天,實在不夠。

【2008/05/15 聯合報】

全球穀物收成恐低於預期

中國時報2008.06.12【林國賓╱綜合外電報導】

     受到豪大雨的氣候因素影響,美國農業部周二下修今年全年美國玉米收成量預測,激勵玉米期貨連2天創新天價。 美國玉米與黃豆今年收成不樂觀,澳洲乾旱也將持續衝擊小麥的收成,全球穀物收成可能低於市場預期,糧食危機有再現之虞。

     由於5月美國中西部豪大雨不斷,玉米種植普遍受到影響,美國農業部周二因而將全年玉米收成量預測下修至117億英斗,較上個月預測減少3.2%。 受此利多激勵,芝加哥期交所7月玉米期貨繼周一創下歷史新高後,周二又大漲16美分或2.43%,收在每英斗6.7325美元,再創新天價,總計過去2年來已飆漲2倍。

     去年冬季全球爆發糧荒危機,穀物商品價格暴漲,有20幾個國家出現民眾上街頭示威抗議,之後由於價格高漲農夫擴大種植的意願大增,市場普遍預期今年穀物收成將明顯成長,穀物商品價格才從高檔滑落。

     如今看來,市場的預期恐怕太過樂觀。美國農業部表示,今年美國穀物種植面積估計達3.24億英畝,較去年增加4百萬英畝,但經過5月的豪大雨後,許多農田都泡在水裡,尤以印地安納與伊利諾的災情最為嚴重。

     美國農業部指出,往年此時各地玉米田早已一片翠綠,但今年生長情況明顯落後,甚至平均每10顆玉米種子有1顆未冒出地面。

     此外,據估計美國黃豆種植較去年少了16%,美國稻米生產重鎮阿肯色州的稻米作物也有成長遲緩的情況。

     去年阿肯色州稻米收成創下平均每英畝達160英斗的歷史新高,但專家表示,今年1英畝地有150英斗就算是很不錯的收成成績。

氣候變遷 要積極面對

中國時報 2008.05.29  柳中明

     破記錄的四川震災與緬甸風災,再一次觸動人類心中最深沉的畏懼:天災是如此無情,生命又是何等脆弱。這個想法,正透過世界各國的媒體,連續十多天,每日不斷地向全球各角落傳輸出去。某位婦人在災後九日後仍倖存的新聞,不是只在華人世界中轉述,而是以許多不同的語言述說著,每個人都因此向自己的內心望去:我呢?我會如何?

     若果九二一大地震曾經教育台灣人民,那麼五月天災正在全球發動一次最大規模的洗腦運動。這一次很像九一一恐怖攻擊發生之後,全世界因美國受害而震驚,各國因此重新檢視恐怖行動,重新調整國家安全防禦體系。地震、豪雨、狂風、巨浪,隨時可能威脅每個人的生命安全,在媒體巨細靡遺地描述下,大家都在關心:我們準備好面對隨時可能發生的天災威脅嗎?

     在大自然的許多威脅中,僅有全球氣候暖化下的氣候異常趨勢,獲得國際多數學者認同,即是有跡可循的正在增加,如北大西洋的颶風強度愈趨強烈與頻繁,各地降雨的時間在減少,但是破記錄的降雨事件正在增加。人為長期排放溫室氣體的影響,已認定是無法忽視的重要因素。

     因此,促成「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與「京都議定書」的制定,期以抑制溫室氣體排放,穩定氣候變遷,減少異常氣象災害的發生。但是,趨勢已無法阻擋,全球氣溫在本世紀將至少上升○.六度,我們除了為了下一代要積極抑制溫室氣體排放,還需為了自己要積極適應氣候變遷。

     「京都議定書」中為了落後的第三世界國家,成立「氣候變遷適應基金」,期以提供如緬甸適應未來更多風災下,所需進行之各項基礎設施興建所需要的經費。基金的經費並非來自各國捐助,而是在第一世界國家所進行之彈性減量機制中,需要獲得公約認可者,要求撥出固定比率的經費於此基金中。

     美國參議院待表決通過的「國家氣候安全法」,部分類似我國「溫室氣體減量法」,但要求成立「氣候變遷適應基金」。其立論點是:國家不可能在每次天災後,要靠民眾捐款或是政府的緊急預備基金來進行災害救濟與基礎設置重新興建。政府赤字與政客惡意挪用公款,將讓國家無法面對長期必然發生的更多異常氣象災害。所以,當政府以總量管制原則來進行溫室氣體減量時,必然推動排放交易等彈性措施,政府就當在每項交易或需經同意認可的專案中,抽取一定比率的經費,提供基金使用。

     我國「溫室氣體減量法」應修改為「國家氣候安全法」,並正式啟動「氣候變遷適應基金」,以因應未來更多破記錄的天災。

     (作者為臺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

2008年6月9日 星期一

熱島效應 旺角全港最熱

香港「石屎森林」令市區嚴重熱島效應,加上全球暖化致香港氣溫不斷上升。理工大學聯同美國太空總署研究發現,樓宇密集的旺角是全港最熱地區,更曾錄得旺角及郊區的地面氣溫相差達攝氏12度,反映市區內熱氣及汙染物難以消散,新鮮空氣也吹不進市中心。專家警告,市區氣溫每上升攝氏一度,登革熱傳播的機會率就會增加2%,瘧疾傳播率亦會增加6%。

理工大學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副授Janet Nichol及研究小組,在過去一年的冬季考察香港熱島效應強度。研究人員收集人造衛星測量的地面溫度,以及親自到各區搜集氣溫數據後分析,發現旺角是全港最熱的地區,其次是銅鑼灣,打鼓嶺則是最涼快的郊區。

研究發現香港冬季市區及郊區晚間溫差平均達攝氏7至8度,夏季晚間溫差平均攝氏5至6度。市區本身也有溫差,以尖沙咀一個冬天晚上為例,當九龍公園的氣溫只有約攝氏15度時,周圍商業區的氣溫卻可達攝氏19至20度。

研究人員更在2007年1月一個晴朗及無風的晚上,計算到旺角彌敦道一帶與郊區的地面溫度相差達攝氏12度,氣溫相差約攝氏10度,是國際城市所錄得的較高紀錄之一。

【2008/05/22 世界日報】

沙塵暴 八達嶺能見度1公里

受蒙古氣旋影響,中國多個省市昨日發生沙塵暴。北京更遭受今春第三次沙塵天氣侵襲,大部分地區被淡黃色浮塵籠罩,能見度低於10公里。北京氣象專家預計今日的空氣品質仍維持在輕微污染水平。

北京市氣象台昨日中午發布臨近天氣預報,根據資料顯示,北京延慶附近最先出現浮塵天氣,未來浮塵將向東南移動,估計直至傍晚時分浮塵仍不會散去。

氣象專家稱,八達嶺高速路的能見度最差,一公里左右,首都國際機場附近的能見度也比較差,整個市區南邊的能見度略好,約在五公里至八公里。

據悉,根據星影像與地面監測訊息綜合評估,本次沙塵天氣起源於蒙古國南部,途經中國內蒙古中部、山西北部和河北北部,影響範圍涉及四個省區70個縣市。

估計受沙塵暴影響土地面積約40萬平方公里,受影響人口約為2400萬。

【2008/05/21 世界日報】

海風侵蝕 沿線廢棄屋比鄰

中國時報 2008.05.19  劉英純╱北縣報導

▲這個有造型的別墅型樓房,受不了海風侵蝕已顯得破舊。(劉英純攝)

     受天侯影響,北海岸觀光旅館發展並不順利,走一趟淡金公路可發現不少廢棄的房屋,當地民眾很擔心這一波觀光熱又是「雷聲大雨點小」。

     北海岸有不少廢棄的房屋,像玻璃纖維做的「飛碟屋」已荒廢多年。三芝鄉長花村祥說,產權多次易主,最近縣府與業者會商整頓,希望重新再開發

     面海的石門海灣新城長年受海風侵蝕,表面斑剝已成為危樓。鄉長梁玉雪說,早期此處是有錢人的別墅,但很多屋主已移民國外,想要拆除重建有相當的困難度。

     花村祥說,淡金、北淡公路每逢假日就塞車,冬季東北季風來襲時風雨交加,投資客只用口說不準,要看他真的動了,才能算數,這波投資熱說不定只是風向球,只是要抬高地價

     兩位鄉長的憂慮並非空穴來風,三芝佛朗明歌、熱帶嶼休閒住宅區空屋率居高不下,連社區水療多功能會館也難以經營,就知道在北海岸經營旅館並不簡單。

     不過,金山有溫泉加持仍有一定吸引力;萬里翡翠灣在高速公路與快速道路通車後,也有起色,但留客率不理想,去年還發生招商退租糾紛,遊客能帶來多少商機還是未定數。

西南氣流測試 氣象站放氣球

中國時報 2008.05.16  潘建志╱恆春報導

 ▲為了進行「西南氣流實驗計畫」,恆春氣象站昨施放大氦氣球,大氣球下綁著探空儀,價值1萬5千元,二個多月內共要施放196顆「價值不斐」的氣球,空飄了近3百萬元。(潘建志攝)

     時序將進入梅雨季節,西南氣流日漸旺盛,因西南氣流和台灣豪大雨有很大關聯,為了瞭解西南氣流對台灣的影響,由國科會資助一項「西南氣流實驗計畫」。昨日在恆春氣象站進行氣球空飄,白色的大氦氣球緩緩上飄相當美麗,不過代價可不便宜,每顆氣球值1萬5千元。

     恆春區實驗小組長黃紹欽說,近年來因台灣地區豪大雨發生機率,有明顯增加的趨勢,西南氣流和梅雨及豪大雨有相當程度關聯,台大大氣科學系周仲島教授,因此向國科會爭取了近1億元,邀請各國的大氣科學專家學者,進行1988年來,第二次大規模的西南氣流研究計畫。

     黃紹欽表示,此次測試分為探空及雷達2部分,國內各地都有進行,恆春區負責探空部分,預計進行42天實驗,每天施放4次的探空氣球,梅雨季時每天要放8次,總共要放出196顆氣球。

     這些充滿氦氣的氣球都綁著探空儀,造價不斐,因此光空飄氣球就要「飛走了」294萬元。大氦氣球會飛到1萬公尺以上,飛行時間約1個半小時便自然爆破,探空儀利用這段時間蒐集大氣中各項資料

     此次計畫預計要達成的目標,包括瞭解西南氣流和梅雨鋒面的關係,及和地形的交互作用,再將蒐集到的數值輸入電腦進行預報模式,希望能夠改進現有豪大雨天氣的「定量降雨預報」準確率。

     恆春氣象站表示,若能充分了解西南氣流雲層的垂直結構,有助於準確預告豪大雨資訊,讓民眾、消防、救災人員能提早準備,避免損失。不過國內氣象預算卻少之又少,台灣一年預算只有16億,只有日本的1/30,希望政府能更重視氣象科學。

2008年6月7日 星期六

CO2警戒值450ppm 超過大禍將臨

中國時報 2008.06.03  林倖妃╱專題報導

     全球在過去150年間平均氣溫上升0.8度,預計到本世紀末會竄升2到4度,人為排放溫室氣體被認為是造成全球暖化的元凶。聯合國氣候變遷組織(IPCC)已提出警告,若不及時控制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電影《明天過後》描述的災難恐成真。

     溫室氣體大量排放對全球帶來的暖化效應有目共睹,溫室氣體從何而來、如何造成影響?中央大學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機械系教授施聖洋從地球表面平均溫度的量測開始說起。

     過去150年間 氣溫上升0.8度

     他表示,過去150年來,全球平均氣溫增加攝氏0.8度,從13.5度升高到14.3度,並有持續增溫趨勢。科學家的證據是以1612年出現的溫度計「直接量測」;其次為「間接量測」,利用從冰山和冰河開採的冰柱鑑定大氣溫度;以及「衛星量測」,就是運用紅外線吸收與反射光譜原理的近代光譜溫度儀,運算長期大氣溫度變化。

     溫室效應早在1829年就由Joseph Fourier首先注意到,在距離地面約12公里處以下為對流層,甲烷、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在其中形成循環系統,也就是自然溫室氣體,可滯留約30至100多年。陽光穿透100多公里的大氣層後,大部分由地球吸收或經大氣、雲層吸收,少部分陽光因溫室氣體的存在而無法反射出去,形成溫室效應。

     人為排放溫室氣體 全球暖化

     溫室氣體並非一無是處,施聖洋說,適量的自然溫室氣體其實具有調節地球表面溫度的作用,若沒有自然溫室氣體的存在,地面溫度將是攝氏-16度,而不是現今的14度。

     溫室氣體中以二氧化碳最多,一直到1893年才有科學家提出溫室氣體定量法,在夏威夷島山上設置量測站,直接量測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

     法國科學家則分析所蒐集到65萬年年的南極冰柱數據,釐清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和地球表面溫度間的關聯性。他們發現,二氧化碳濃度愈高、地表溫度上升愈快;聯合國氣候變遷組織進一步研究發現,前工業時代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約為280ppm﹙百萬分之一﹚,隨著工業發展而急速竄升到370ppm,預計未來50到75年之間會倍數成長到560ppm,屆時全球平均氣溫會升高2到3度。照目前的經濟發展看來,到本世紀末甚至有上升2到4度的可能,後果及影響難以想像。

     施聖洋說,「450ppm」是二氧化碳濃度的一個警戒值,一旦超過這個數字,勢必為人類帶來無可避免的浩劫,諸如南北極冰河和高山冰層瓦解,以致海平面升高、氣候變化劇烈等,將造成物種滅絕。

     雖然有90%的主流科學家都認同化石能源大量使用是導致地球暖化的主因。但也有人認為,溫度變化仍屬自然變動範圍,而非人為因素、城市溫度或熱島效應、太陽輻射量變化等造成。孰是孰非?與其花時間追究這個答案,人類不如靠自己的力量厲行減碳自救及後代子孫的延續。

麥哲倫繞地球 拜聖嬰現象之賜

中國時報 2008.05.20  本報訊

     16世紀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環繞地球的壯舉,與海洋溫度及氣候變化的「聖嬰現象」(El Nino)可能有密切關係。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考古學家費茲派屈克指出,西元1519年到1520年間的聖嬰現象,讓麥哲倫得以順利橫越太平洋,不過也導致船隊航線偏北,錯失此行目的地。

     西元1519年9月20日,麥哲倫率領5艘帆船從西班牙南部出發,目的地是東南亞的香料群島(印尼摩鹿加群島)。他首先橫渡大西洋,駛往南美洲,1520年11月底繞過海象險惡的合恩角,進入一片風平浪靜的海域,欣然命名為「太平洋」(Mar Pacifico)。

     費茲派屈克從歷史文獻與電腦模型推斷,這時的南太平洋正值聖嬰現象尾聲,天氣穩定,風勢較弱。麥哲倫麾下許多水手罹患甚至死於壞血病,因此他決定繼續維持偏北的路線,藉助風力與洋流,讓部屬休養生息。

     但也正因如此,麥哲倫登陸的第一個亞洲島嶼是關島,遠在摩鹿加群島(位於赤道)東北方約2,400公里。後來麥哲倫繼續西行,來到菲律賓群島,和原住民發生衝突時戰死,始終與香料群島緣慳一面。

     (取材自EurekAlert!、Science Daily

監控全球溫室效應 台灣加入

台灣將加入目前全球最大溫室效應氣體觀測平台MOZAIC,由福爾摩沙衛星三號提供大氣觀測,中華航空、長榮海運則搭載MOZAIC提供之儀器,觀測該團隊一直缺乏的北太平洋區溫室氣體排放情形。

策畫這項工作的中央大學大氣系教授王國英昨天邀集來自德國、日本學者、華航、長榮代表,舉行記者會。華航將提供一架波音、一架空中巴士貨機,長榮海運則提供一艘貨輪搭載溫室氣體的探測儀器,福衛三號負責空照,探測大氣,海空聯合,建立北太平洋地區溫室效應氣體排放三度空間分布資料。

MOZAIC是由一群憂心全球氣侯變遷及溫室氣體效應的歐洲科學家發起,一九九三年開始運作,透過歐盟整合,主要由德國、法國、英國共同執行。一九九四年起開始有歐洲商業民航機隊加入,執行探測任務,包括德國漢莎航空、法航、奧地利航空等,台灣加入後,福衛、長榮和華航的標誌也將出現在日後所有世界相關氣候報告上。

目前歐洲共有五架參與商用民航機參與這個計畫,在貨艙壁加裝MOZAIC獨家技術的長方體探測儀器,探測大氣中的水氣、二氧化碳、臭氧、氮氧化合物等,以不影響載貨量為考量,設計扁平,能剛好嵌入貨艙壁。

飛機、船隻因承載重量不同,會搭載不同的探測儀器。波音飛機搭載廿五公斤重的探測儀器,只探測二氧化碳;空中巴士飛機可搭載一百廿公斤的儀器,探測水氣、二氧化碳、臭氧、氮氧化合物四種氣體。而貨船將搭載能探測十種氣體,重達一百廿公斤的儀器。

與會的長榮海技部協理姜大維也是船長,他豪爽的說,一百廿公斤,就像是船上多兩個人,又能為環保盡一份力,感到很榮幸。

【2008/06/03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