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在過去150年間平均氣溫上升0.8度,預計到本世紀末會竄升2到4度,人為排放溫室氣體被認為是造成全球暖化的元凶。聯合國氣候變遷組織(IPCC)已提出警告,若不及時控制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電影《明天過後》描述的災難恐成真。
溫室氣體大量排放對全球帶來的暖化效應有目共睹,溫室氣體從何而來、如何造成影響?中央大學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機械系教授施聖洋從地球表面平均溫度的量測開始說起。
過去150年間 氣溫上升0.8度
他表示,過去150年來,全球平均氣溫增加攝氏0.8度,從13.5度升高到14.3度,並有持續增溫趨勢。科學家的證據是以1612年出現的溫度計「直接量測」;其次為「間接量測」,利用從冰山和冰河開採的冰柱鑑定大氣溫度;以及「衛星量測」,就是運用紅外線吸收與反射光譜原理的近代光譜溫度儀,運算長期大氣溫度變化。
溫室效應早在1829年就由Joseph Fourier首先注意到,在距離地面約12公里處以下為對流層,甲烷、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在其中形成循環系統,也就是自然溫室氣體,可滯留約30至100多年。陽光穿透100多公里的大氣層後,大部分由地球吸收或經大氣、雲層吸收,少部分陽光因溫室氣體的存在而無法反射出去,形成溫室效應。
人為排放溫室氣體 全球暖化
溫室氣體並非一無是處,施聖洋說,適量的自然溫室氣體其實具有調節地球表面溫度的作用,若沒有自然溫室氣體的存在,地面溫度將是攝氏-16度,而不是現今的14度。
溫室氣體中以二氧化碳最多,一直到1893年才有科學家提出溫室氣體定量法,在夏威夷島山上設置量測站,直接量測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
法國科學家則分析所蒐集到65萬年年的南極冰柱數據,釐清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和地球表面溫度間的關聯性。他們發現,二氧化碳濃度愈高、地表溫度上升愈快;聯合國氣候變遷組織進一步研究發現,前工業時代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約為280ppm﹙百萬分之一﹚,隨著工業發展而急速竄升到370ppm,預計未來50到75年之間會倍數成長到560ppm,屆時全球平均氣溫會升高2到3度。照目前的經濟發展看來,到本世紀末甚至有上升2到4度的可能,後果及影響難以想像。
施聖洋說,「450ppm」是二氧化碳濃度的一個警戒值,一旦超過這個數字,勢必為人類帶來無可避免的浩劫,諸如南北極冰河和高山冰層瓦解,以致海平面升高、氣候變化劇烈等,將造成物種滅絕。
雖然有90%的主流科學家都認同化石能源大量使用是導致地球暖化的主因。但也有人認為,溫度變化仍屬自然變動範圍,而非人為因素、城市溫度或熱島效應、太陽輻射量變化等造成。孰是孰非?與其花時間追究這個答案,人類不如靠自己的力量厲行減碳自救及後代子孫的延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