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8日 星期一

研究:反聖嬰年 北部休耕淨效益達1.17億元

2008/04/17
【中央社】

     聖嬰暨反聖嬰現象導致氣候變遷,對經濟影響日益擴大。一項學術研究結果指出,藉由預測反聖嬰現象,並事先執行一期稻作休耕政策,可使台灣北部水資源市場,每年平均獲得1.17億元的淨社會價值。學者認為,政府應善用氣象資訊,研擬相關因應策略,以降低其所造成之負面經濟影響。
 在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經費支持下,國立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教授陳吉仲進行「聖嬰現象對台灣水資源的經濟影響及其預測價值的估計」研究。由於反聖嬰年導致台灣中、北部春雨偏少,他表示,若能準確預測其將發生、事先將農業用水移轉至工業或民生用水,並給予農業部門某一補償金額,可達雙贏效果。
 水資源需求包括農業、工業、民生用水,反聖嬰年因中、北部水資源供給減少,致其價格上漲,所造成的社會福利損失,每年平均達新台幣8900萬元。
 若能精準預測反聖嬰現象將發生、政府並據此預先執行1期稻作停灌,雖因休耕而增加之對當地農民補貼金額,每年平均達8800萬元,惟因用水事先移轉至非農部門,所獲社會福利可因此增加2.05億元,整體效益(淨社會價值)仍可增加1.17億元。
 他根據1981至2005年桃竹苗的水資源相關資料計算,得出該水資源市場之最適移轉價格為3.17元╱立方公尺,換算每公頃農地休耕補償金約5萬元。
 陳吉仲表示,應用對聖嬰、反聖嬰現象的預測,協助水資源調配,可使農業、工商業和民生部門同時獲利;政府應針對不同氣象資訊,研擬相關因應策略,以降低其負面經濟影響。

沒有留言: